产业洞察 | 探寻国产心血管高值耗材蕴藏的市场机遇发表时间:2020-06-10 10:14 在2018年医药行业面临4+7集采的大洗牌之后,器械产业在2019年迎来了落下的另一只靴子,集采政策对高值耗材器械进行试点,心血管、骨科、眼科首当其冲,新一轮洗牌已经开始。 2019年,在新常态商业化的考验下,商业渠道广泛、招投标工作扎实、产品质量稳定且拥有一定创新性技术门槛的企业迎来利好。 2020年,器械产业将迎来进一步整合与规范的一年。 01 心血管介入耗材受投资热捧,市场增长势头强劲 2020年1月,专注心血管高值耗材商「恒升医疗」,宣布完成4000万元Pre-A轮融资。它的产品线规模是继乐普、微创之后,第三家拥有完整药物洗脱支架、球囊导管、配件等全套生产线的冠脉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厂商,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申请专利三十余项,取得4个欧盟CE证书、9个中国NMPA注册证书,累计研发总投入超过5亿元。 同样在2019年,心脏瓣膜医疗器械企业启明医疗赴港上市成为高值耗材行业的资本大事件。其他创新企业也多有融资,脉搏医疗、唯柯医疗、心玮医疗、麦普奇医疗、上海百心安、脉全医疗、沛嘉医疗、健世生物、苏州同心医疗等企业在2019年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从千万元到亿元不等。 而作为首批登陆科创板中仅有的两支医疗股,微创心脉和南微医学在上市当天便冲为“百元股”,帮助民族医疗器械企业打开了新的资本市场渠道。开板半年时间,一共有16家医药生物企业成功登陆,其中医疗器械7家占比接近一半,也成为了生物医药板块里最为热门的细分领域。
心血管高值耗材商为何频频获得资本青睐?原因在于我国心脑血管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推算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人数为2.9亿),以及心血管介入治疗方式的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三种手段。介入治疗对于医疗器械的依赖程度极高,而耗材是介入治疗的关键环节。据测算,目前国内医疗高值耗材市场正处于急速增涨的趋势,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4450亿元,增速为20.3%,到2018年规模进一步突破至5000亿元。其中,心血管介入治疗医疗器械是近两年医疗器械市场增长最为强劲的板块。 ![]() 高值医用耗材具体参考目录 02 心血管介入类耗材产业链及市场分析 高值医用耗材是指技术要求高、监管严格、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包括心血管类、骨科类、眼科类、口腔类。其中,血管介入类耗材包含心脏支架、导丝、导管等。 ![]() 心血管介入类耗材产业链上下游 产业链上游:技术日渐成熟,发展速度较快,对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及生物制剂产品的依赖度逐渐降低,国产替代进口成为发展主旋律。 产业链中游:产品研发投入不足,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攻克,缺乏自主创新,市场集中度低。 产业链下游:扩容空间大,检验器械、家用医疗器械、康复器械需求增加。 全球血管介入耗材:近年来市场规模增长放缓,增速保持在3-5%,2018年全球市场达232亿美元。 中国心血管介入耗材:2018年国内心脑血管介入类耗材市场规模高达535.9亿元。在老龄化日趋严重情况下,心脑血管介入产品需求将持续攀升,近年来市场规模增长率都在18%以上。 行业特点: (1)行业从业人员,学历水平高,硕博士为主 (2)行业进入壁垒极高,市场集中度高 (3)研发投入高,占比30%左右;研发人员占比20%左右。 心血管介入器械细分市场分析
03 国外心血管介入类高值耗材情况分析 在心血管介入领域,四大巨头占据了产业的半壁江山,分别为美敦力、雅培、波士顿科学和爱德华生命科学。除了爱德华生命科学,其他三家企业拥有一个共性特点,成立时间悠久且发生多次并购。近年来,医疗健康领域最重磅的新闻之一,就是2017年雅培公司以250亿美金收购的圣犹达,而收购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圣犹达在心房颤动、心脏衰竭、结构性心脏病等高速增长领域的优势。 就以美敦力的发展历史来看,其初创时仅为一个代理商,后续通过做售后管理开始慢慢发展为制造商。最早时美敦力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制造出了其第一台静脉起搏器,而在7年后才又推出了两款“按需型”起搏器,研发的时间周期较长。另外,根据医药财经的统计,美敦力自1996年来一共发生的并购案及专利收购案共56起。 由此可见,国外巨头近几年更倾向于结合资本的力量以并购的方式获取技术占取市场,以弥补纯粹靠自主研发而面对的长周期及高风险。 04 国内心血管介入市场及上市公司分析 目前我国高值医疗器械行业仍旧处于吸收发达国家技术优势、转化创新的阶段。总体的研发能力还是较为薄弱,大多数企业品牌都集中在低端领域。而高端领域的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则还要依赖进口。
国内布局血管介入器械部分公司一览 国内布局血管介入器械的上市或新三板挂牌公司有威高集团、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先健科技、凯利泰、垠艺生物、美中双和、电生理等。这些公司的研发实力强劲,其研发的血管支架是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中少有的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的产品。 在这些公司中,先健科技、垠艺生物、美中双和以及电生理这几家是专注于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公司,先健科技的封堵器、电生理的三维标测系统和射频消融导管等都是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除此之外,创新性公司也有突破性进展。例如,心脏瓣膜领域的启明医疗、人工心脏领域的苏州同心、载药微球领域的苏州迦利生(2015年被恒瑞医药收购)等。 创新产品方面,先健科技、微创医疗都有多款产品被纳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名单,其中,先健科技已有一个封堵器产品和一个起搏器产品获批,微创医疗包括旗下微创电生理共有三个产品获批。国内还有唯柯医疗、唯强医疗等一批企业进行创新性研究,未来两年内,将有一批创新性产品上市。 但是目前,血管介入耗材仅冠脉药物支架实现进口替代,劲动脉支架、远端保护器、心脏起搏器、外周血管支架、支架材料等介入产品及材料进口比例高达80%-100%。
国内血管内介入产品和材料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7) 小结 Jacky认为,从全球市场来看,医用高值耗材市场中,国外厂商在中高端领域竞争激烈,国内厂商在国家推动国产化替代的进程中,创新力不断提升,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占比逐步上升。 总的来说,中国医用耗材在材料技术、产品设计和加工等方面快速发展,目前朝着国产化、品牌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国内上市公司的部分产品,如心脏支架和心脏瓣膜等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17家公司,是龙头企业的集合,也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参考资料 火石创造:我国医用高值耗材各细分领域公司盘点 ![]() 广东材料谷以“建企业之家,筑科技之城”的理念建设4.0园区,打造“孵化器-加速器-企业总部”完整的产业创新生态,满足高成长性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广东材料谷怀揣“新材料,中国造”的美好愿景,打造产业标杆,助力企业百年。 |